何是现代都市农业的样貌?智能化的蔬果种植喷灌体系、畜牧养殖投喂体系、温控体系、监控体系,以及整个智慧农场的在线指挥平台……
从秋收到冬播,从田垄到鱼塘。这个秋冬季节里,我们行走在江城新城区里的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现代农业的提高之路,用文字记录智慧农业的提高状貌,用镜头传递都市农业的蓬勃景象。
踏访智慧农业合作社,触摸现代农业提高脉搏。极目新闻与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推出《踏访智慧合作社》系列报道,集中展现武汉都市农业新“智”生产力的新风采。
武汉人爱吃活鱼,尤其是喜欢那一口来自长江的鲜美味道。不过,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大家对“江鲜”的追求转向了人工养殖的对象。
在武汉市,全面实现智能化养殖的全省首家“长江三鲜”农业技术合作社——恒宇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市乃至全省消费者人工养殖出刀鱼、鲥鱼、河豚。
武汉智慧渔业实现人工养殖“长江三鲜”
11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蔡甸区张湾街道的恒宇信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在其中一个温控大棚里,职业人员正在给圈养池里的刀鱼投喂开口饵料。
“长江刀鱼比较‘精贵’,现在基地里的是生长了一年的鱼苗,大概就在6、7厘米长,成长期一般是三年,身长是现在的2至3倍。”养殖基地负责人陈国荣告诉记者,人工养殖的刀鱼与野生刀鱼相比,成活率提高了10倍,能够顺利地游进大众市场,游上市民餐桌:“野生刀鱼可以说是‘出水即死’。我们现在养殖的刀鱼可以进行1到2天的人工运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运送到省外销售都不成难题。”
智慧农业合作社里养殖的长江刀鱼鱼苗
在现场,正在忙着起鱼的合作社社员介绍,今年同期比去年大概多收了两成左右,效益明显提升:“每天忙都忙不过来,特别高兴。”
记者了解到,“长江三鲜”能够在武汉成功“安家”,顺利实现人工养殖,离不开智慧农业的加持。
陈国荣告诉记者,经过合作社的科学智慧养殖,长江刀鱼的存活率达到了50%。另外,合作社在河豚、鲥鱼,以及鲈鱼、鳜鱼等多种特种鱼品的养殖上更加纯熟,每年的产量颇为可观。
通过智慧养殖的河豚已经可以上市
作为蔡甸区集名特优水产品生产、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试验示范的大型渔业基地,记者注意到,整个基地里采用自动化养殖,配备了井水循环管道、室温水温监控器、喷水式增氧机等基础设施。陆基圈养桶内安装了传感器,水温、溶氧、pH值等数据可实时传送到手机小程序中,动动手指就能管理鱼塘。
为了更加真切地感受现代化智慧养殖给合作社带来的便利,记者请陈国富进行了现场演示。
合作社里的养殖大棚可以实时调整温度
拿出自己的手机,陈国富在屏幕上打开“塘管家”APP,立即出现了农场里按编号显示的每一片塘堰里的溶氧量和水温度。“我们在每座鱼塘里安装了能够感知、分析和远程操作的智慧探头,在手机点击的每一步,都可以在塘里立即反应。”
陈国富告诉记者,长江三鲜的鱼苗繁育、生长对水温、溶氧量要求非常高。以最为“金贵”的长江刀鱼为例,鱼苗生长环境的水温要求在10摄氏度至28摄氏度,水中溶氧量则需要控制在7mg/L到10mg/L。当水中的溶氧量低于7mg/L时,“塘管家”APP的后台就会自动打电话预警,同时自动打开增氧机,不需要人工干预就完成了“自救”。
身价“高贵”的长江刀鱼就在智慧养殖的环境下成长
由于智慧探头一个红色装置,而且会浮在鱼塘水面上,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红帽”。 陈国富说,整个合作社里共有20多个“小红帽”在24小时职业,确保合作社内每一个塘堰里的“长江三鲜”的鱼苗都能够顺利繁育,而后顺利长大,进入市场。
与过去的人工监测相比,智慧“小红帽”养殖体系的感知和监测效果变得更加精准,从根本上解决了意外情况发生,用起来更加安全,为整个合作社的安全稳定养殖提供了可靠保障。
越来越智能化的养殖让武汉渔业迎来高质量提高
目前,合作社养殖基地里的刀鱼、鲥鱼和河豚存活率均达90%以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今年规划新增2万立方米养殖温棚,让基地里的养殖模式更加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鱼类繁育的数量和质量。未来,随着人工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江三鲜”价格有望降低,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更加轻松地品尝到人工养殖的长江特色鱼品的新鲜美味。
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极目新闻